进入冬季以来,气温骤降,降雪频繁,为切实做好冬春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,保障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顺利过冬,乌兰察布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坚持“民政为民,民政爱民”的工作理念,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《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》和民政部制定的《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》,启动“寒冬送温暖”专项救助行动。
2024年11月以来,共梳理出易出现流浪乞讨人员30处,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18人,发放各类御寒物品72件、食品物资75件,护送返乡20人。实现了救助工作安全运行,健康发展。
一、启动专项救助行动加大巡查频次
中心联合城管、公安、卫健等相关部门,在夜间、降温时段、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、节假日等特殊时间不断加大巡查频次,重点在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可能露宿的在建工地、废弃房屋、城乡结合部、桥梁涵洞、繁华商业区域等地段开展昼夜不间断巡查,及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并护送到中心进行救助;对劝说无效、拒绝到中心接受救助的流浪人员及时提供御寒物品、食品,并告知其详细求助方式;对危重病人、精神病人及时送医院救治;对发现的危重病人和智障人员及时护送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,对儿童、年老体弱、智障和重残人员采取有效救助措施,做到“应救尽救、尽快救助”,坚决杜绝危害社会极端事件的发生。对自身无力返乡的求助人员,在核实有关情况后协助其返乡。同时做好各类救助物资储备工作,确保救助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。
二、设立救助服务点 形成救助合力
12月16日,中心联合市福彩中心,在市城区范围内20个福利彩票销售网点设立“救助引导点”。“救助引导点”统一设置救助标识牌,标明了24小时救助热线和详细地址,放置救助宣传资料,劝导、指引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到中心接受救助。同时服务点内还提供冷热饮水、急救药品等贴心服务,为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提供基本救助服务。
此次救助引导点的设立拓展和畅通了救助渠道,大幅缩短了救助服务与流浪乞讨人员之间的距离,巩固提升了流浪乞讨人员发现报告机制的运行效率,使街面主动救助工作覆盖面最大化,做到“早发现、早响应、早救助”。
同时,中心通过街面宣传引导向环卫工人、出租车司机发放联系卡,为临街商户、热心市民等开展救助政策宣传,引导市民群众积极参与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救助服务活动,构建起“群防群助”的救助网络,提高救助服务效率。
三、严格落实值班制度 确保热线畅通
中心严格执行“24小时”值班制度,由每日带班领导带头,做好应急值守工作,保证救助热线畅通,求助线索处理及时,求助人员随到随救,实现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“第一时间发现、第一时间救助”。
四、强化岗位职责 抓好安全工作
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按照“先救治、后救助、再结算”的原则对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、精神病人、传染病人等进行及时救治。认真做好救助人员接待、登记、安排食宿等工作,根据受助人员性别、年龄、身体状况等实行分类分区救助,按照规定为受助人员提供生活照料、医疗服务;根据不同情况,进行护送返乡或其他方式妥善安置。在救助过程中,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身份鉴定,积极推动救助寻亲系统人脸识别功能的应用,及时帮助流浪走失人员回归家庭。强化安全意识,建立并落实了机构安全定期检查机制,开展消防安全、食品安全、用水用电等安全排查工作,及时防范化解安全隐患,确保人员安全。